大型廚余垃圾處理設備是城市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核心設施,其高效運轉的背后,是一套融合機械分選、生化降解與資源回收的復雜系統。?
預處理系統是處理流程的第一道關卡。垃圾運輸車將廚余垃圾卸入接收料斗后,首先通過格柵機過濾直徑大于 10 毫米的雜物,如筷子、塑料袋等,這些雜質會被自動輸送至廢料倉,后續進行填埋處理。緊接著,螺旋輸送機將物料推送至破碎擠壓一體機,刀片以 300 轉 / 分鐘的速度將食物殘渣粉碎至 5 毫米以下,同時通過擠壓脫水去除 30%-40% 的游離水,分離出的污水經管道進入污水處理系統,而脫水后的物料含水率降至 70% 左右,為后續生化處理創造條件。?

生化降解單元是設備的核心。預處理后的物料被送入臥式發酵罐,罐內接種復合微生物菌群(包含芽孢桿菌、酵母菌等 10 余種菌株),在 55-60℃的中溫環境下進行好氧發酵。攪拌裝置每小時轉動 3 次,確保物料與氧氣充分接觸,同時通過曝氣系統維持罐內氧氣濃度在 8%-12%。發酵過程中,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產生的熱量使罐內溫度保持穩定,5-7 天后,揮發性固體含量降低 60% 以上,物料轉化為疏松的有機基質。對于采用厭氧消化工藝的設備,則在密閉罐體內進行甲烷發酵,溫度控制在 35℃左右,產氣高峰期每處理 1 噸垃圾可產沼氣 50-80 立方米,沼氣經脫硫、脫水后可用于發電或作為燃料。?
固液氣三相分離技術實現資源回收。發酵完成后,物料進入篩分機,通過 1.5 毫米孔徑的篩網分離出粒徑較大的雜質(約占 5%),剩余部分經螺旋壓榨進一步脫水,固相產物含水率降至 40% 以下,可直接作為有機肥原料或制成生物炭。分離出的液相進入沉淀池,上清液經厭氧反應器處理后,COD(化學需氧量)可從 50000 毫克 / 升降至 500 毫克 / 升以下,達標后用于廠區綠化灌溉。而生化過程中產生的廢氣,經活性炭吸附塔和 UV 光解裝置處理,去除硫化氫、氨氣等異味物質,最終達標排放,臭氣濃度控制在 2000 級以下。?
控制系統通過 PLC 觸摸屏實時監控各環節參數,如發酵罐溫度波動超過 ±2℃時自動調節加熱或冷卻系統,氧氣濃度偏離設定值時增減曝氣量。整套設備每小時可處理 5-50 噸廚余垃圾,實現了從垃圾到資源的高效轉化,為城市循環經濟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。